桩的起吊、运输和堆放
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%方可起吊,达到设计强度的100%才能运输和打桩。如提前吊运,须采取措施并经验算合格后才能进行。履带打桩机起吊时,须合理选择吊点,防止在起吊过程中过弯而损坏。如无吊环,设计又未做规定时,绑扎点的数量及位置按桩长而定,应符合起吊弯矩最小的原则,可按位置捆绑。
运输时桩身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%。可以用平板车进行运输,运输中应保持平稳。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、坚实,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。垫木位置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。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。桩的堆放应按打桩的要求分规格依次进行,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。
桩身应运到打桩位位置堆放,应布置在打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工作半径范围内,并考虑到起吊方向,避免转向。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踏勘
在施工前,应对桩基施工的现场进行全面踏勘,以便为编制施工方案提供必要的资料,也为机械选择、成桩工艺的确定及成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。
现场踏勘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。
• 查明施工现场的地形、地貌、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。
• 查阅地质勘察报告,了解施工现场成桩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布情况、形成年代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。
• 了解施工现场地下水的水位、水质及其变化情况。
• 了解施工现场区域内人为和自然地质现象。
• 了解邻近建筑物的位置、距离、结构性质、现状及目前使用情况。
• 了解沉桩区域附近地下管线(煤气管、上水管、下水管、电缆线等)的分布及距离、埋置深度、使用年限、管径大小、结构情况等。技术与设备准备
(1)技术
施工方案的编制。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,明确成桩机械、成桩方法、施工顺序、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等。
施工进度计划。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确定桩基施工计划,该计划应包括进度计划,劳动力需求计划及材料、设备需求计划。
制订质量保证、安全技术及文明施工等措施。
进行工艺试桩。为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,在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桩,由此确定工艺参数。
(2)机械设备准备
施工前应根据设计的桩型及土层状况,选择好相应的机械设备,并进行工艺试桩。现场准备
(1)预制桩
不论是锤击、静压或是振动打桩法,打桩机械自重均较大,在场地平整时还应考虑铺设一定厚度(通常为200mm左右)的碎石,以提高与打桩机械直接接触的地基表面的承载力,防止打桩作业时桩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影响打桩的垂直度。一般履带式打桩机要术地基承载力为100~130kPa。
(2)灌注桩
灌注桩应根据不同成孔方法做好场地平整工作。如采用人工挖孔方法,则在场地平整时需考虑挖孔后的运土道路;当采用钻孔灌注桩时,则应考虑泥浆槽及排水沟。
在沉管灌注桩施工时,场地平整的要术与预制打入桩类似,由于其沉管时亦需用锤击或振动法,桩机对地基土的承载力也有较高的要术。 现场放线定位
(1)定桩位
定桩位时必须按照施工方格网实地定出控制线,再根据设计的桩位图,将桩逐一编号,依桩号所对应的轴线、尺寸施放桩位,并设置样桩,以供桩机就位定位。定出的桩位须再经一次复核,以防定位差错。 (2)水准点
桩基施工的标高控制,应按设计要求进行,每根桩的桩顶、桩端均须做标高记录,为此,施工区附近应设置不受沉桩影响的水准点,一般要求不少于两个。该水准点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予以保护,不使其受损坏。桩基施工中可利用建筑高程控制网的水准基点,也可另行设置。